为什么老板要成立多家公司?
作者:诚立会计 | 发布时间:2024-10-14很多老板咨询,为什么要成立多家公司来进行组合式的运营和使用?
很大层面是节税,例如减免增值税,降低企业所得税,还有就是规避企业经营的风险,或是未来成立控股公司,实现税收筹划和集团管控。
2我们建议老板要成立以下几个公司
1至少应该成立法人控股公司
成立法人控股公司的作用是投资(公司大钱包)和消费(个人小钱包)。如果你是自然人持股,公司利润分红到股东手里需要交20%的个人所得税,如果你要投资于其他公司,也是个人来投资的话,还是得用交过个税的钱去投资,这就产生了很高的税负。
所以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,我们要从自然人持股转变为法人持股,运用控股母公司运作,实现利益最大化,税负最小化。
转变思路就是创始人成立一家控股公司(母公司)后再去持有主体公司的股权,控股公司取得分红是免交企业所得税,分红进入控股公司后可以去投资其他子公司或者产业公司,这样就形成了资金池,对外去投资也是免税的。
所以公司到达一定规模后,尽可能不要自然人持股,要不然会交20%的个人所得税。如果老板个人实在需要资金可以在控股公司层面套现一部分,这样就可以少交一部分个人所得税。
法人持股投资于其他公司产生的投资收益是免税的,是有相关法律规定的。我们税法有规定,居民企业之间直接投资收益免交企业所得税。
具体参考为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》(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)第二十六条第(二)项规定: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:
(一)国债利息收入;
(二)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、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;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》(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)第八十三条规定: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(二)项所称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、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,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。
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(二)项和第(三)项所称股息、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,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。
因此我们要从原先的自然人持股模式转变为法人持股模式。
自然人持股的架构模式:
法人持股的架构模式:
2成立项目公司实现节税和规避项目风险
如果我们公司的项目和业务很多,就可以考虑成立多个项目公司,作用是避税和规避法律风险。小公司做大不容易,但是大公司做小很容易,而且是很好的选择。
公司里有很多项目,我们可以一个项目组建一家公司,还能利用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,例如小规模企业季度不超过30万元的免征增值税的规定,这样就合理合规的降低税负。
销售型的企业,可销售部独立成立一个公司,采购部独立一个公司,项目和项目之间是独立的公司,独立的法人主体,彼此不牵连,各自都是独立承担责任,公司和公司之间可以交易,组合起来使用就会发挥作用,降低企业所得税,规避项目和公司的风险。
我当时服务的一家餐饮集团客户,帮他把股权架构重新梳理的时候,就搭建了餐饮管理公司,酒店装饰公司,门店运营公司,酒店用品公司等,实现了公司跟公司之间的交易,公司与公司之间的风险隔离,降低了税负,实现整体的税收筹划和集团管控。
3成立合伙企业实现表决权和收益权的分离
如果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,准备做合伙人机制或股权激励,需要引进多名激励对象和合伙人,不想让激励对象直接持股,而是间接持股,规避股东人数太多、不好治理、风险太大的问题,可以搭建合伙人的有限合伙企业持股平台。
让激励对象在合伙企业里面担任有限合伙人,老板担任普通合伙人,同时在合伙协议里约定,普通合伙人有表决权,有限合伙人也就是激励对象只有分红权和增值权,实现控制权和收益权的隔离,保证了创始人的控制权。
4成立个体户或个人独资企业解决发票进项的问题
公司业务很多,零星采购没有发票的话,就要考虑成立个体户或个人独资企业,或者是核定征收的主体,作用是解决了发票的问题。个体户购买之后再把发票开给实体企业,就达到了财务规范。
5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实现风险隔离和财富传承
老板有很多知识产权或者专利,也可以单独成立资产管理公司,需要转让的时候,通过股权转让方式进行操作,便于风险隔离和财富传承。
总结
公司越发展,老板越要成立多家公司,明确各自的目的和作用,哪些承担的是有限责任,哪些承担的是连带责任,哪些需要交企业所得税,哪些可以进行核定征收,哪些可以进行单独设计,哪些可以进行组合设计,我们要学会通过不同的商业目的进行灵活合理的搭配使用,方能利益最大化,风险成本最小化。